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文旅 >> 文化旅游  >> 正文

山西旅游大格局思维

来源: 太原新闻网 作者:田春生
内容提要:如果把山西的文化旅游资源比作宝藏,那么开启宝藏的钥匙在哪里?如果把山西的文化旅游资源比作食材,那么无疑是天然的、有机的、生态的,但要做成美味大餐,赢得消费者青睐、引起食欲并愿意...

  写在前面:

  如果把山西的文化旅游资源比作宝藏,那么开启宝藏的钥匙在哪里?如果把山西的文化旅游资源比作食材,那么无疑是天然的、有机的、生态的,但要做成美味大餐,赢得消费者青睐、引起食欲并愿意为此买单消费继而趋之若鹜、乐此不疲,还需要有高明的大厨来煎炒烹炸,奉献出来。

  有感于山西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与现状,结合现实中发生的一些现象,出于促进山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期待与热忱,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一个民间人士的角度,提出以下观点,以供政府管理部门、文化旅游界有识之士参考、借鉴并不吝赐教。

  现状:

  经过多年来山西省政府、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各相关企业、媒体、旅游界的探索实践、不断努力,201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5360.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1%;旅游业带动山西省城乡居民人均交通、通讯的增长贡献率达到70%;文化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全省新增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4万余人,旅游业已成为全省最具活力的产业;

  在全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剧、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我省旅游企业逆势上扬,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门票收入、综合收入、职工工资收入都有比较理想的增长,这应该说是山西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大贡献;

  旅游投资开发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215家资源型企业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休闲度假区和娱乐设施,总投资高达40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1700亿元。目前全省旅游企业9000余家,旅游景区景点543家,星级饭店328家,旅行社866家,其中营业额过亿元有8家,宝华国旅、红马国旅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行列。全省持证导游2万余名。旅游直接从业人员51.5万人,间接从业人员210.8万人;

  山西的旅游产品以人文景观为主,经过努力,传统产品逐步提升,新产品不断出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步,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高铁动车方便快捷,民航班机直航海外,旅游公共服务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业发展外部条件明显改善;旅游业促进政策措施迭出不断,旅游消费旺势持续不减;大力度的市场整治产生明显效果,省内旅游市场秩序总体平稳有序;旅游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改革向前推进,探索出一些难得的经验,为全面推动产业发展提供了样板。2017年8月3日山西文旅集团掛牌成立,旗舰性的文旅集团千呼万唤始出来;新修订的《山西省旅游条例》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通过2016年、2017年连续两届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扩大了国内外的知名度,提出重点发展黄河、长城、太行山旅游新三板战略;2017年3月山西省旅游局升格为旅发委,2017年底全省41个旅游县(市、区)也由旅游局改为旅发委,列入政府组成部门,这在体制上顺应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为实施大的战略性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省内149家重点旅游景区两权分离的体制机制改革尘埃落定,逐步向市场化、公司化、专业化经营迈开步伐。

  从纵向看,山西旅游发展到现在,应当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经济转型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推动作用。但从横向比较,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山西旅游与国内旅游发达地区和城市相比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开发空间,对经济转型发展的贡献仍然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我们的整体旅游业水平还处于较低的一个层次。

  剖析:

  山西旅游的长处在哪里?短板在哪里?与国内先进省区的差距在哪里?如何发挥其优势,破解其难题,缩短其差距,突破其瓶颈,以下做一探讨:

  首先说差距:

  1、 起步较晚,经济结构及居民收入所限:

  旅游产业既为产业经济,必然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由于独特的资源优势,山西长期以来依靠能源重化工产业支撑,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的比例甚少,旅游产业无足轻重。一煤独大、无序开采的状况造成的污染,不仅染黑了自然环境,也染黑了山西在世人眼中的形象。现在随着经济转型调结构需求,政府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来对待,产业转型资本也一窝蜂投入到这个人所共知的朝阳行业中来,目前山西绝大部份景区由民营资本投资运营,对旅游产业的投资回报和效益的长远性认识不足,好多面临先天不足或过度商业开发的弊病,营销手段落后,缺乏创意性举措。山西旅游企业没有形成大的企业集团,大都属于中小微企业,无序竞争、同质化竞争、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创意产品和线路,只能流于北京等地大旅行社的分包商。

  另外,自然环境和北方自然条件,社会居民经济收入偏低,旅游景区以观光型、文化性为主,缺乏游人喜闻乐见的休闲类旅游产品,尤其缺乏年轻人喜欢的项目等要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山西旅游的发展。

  2、缺乏整体布局,全域旅游科学规划:

  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形不成集聚效应。政府之手发挥的不尽如人意,法治之手运用的不到位,市场之手面临许多利益纠葛。以至于造成资源浪费,效益欠佳。举例说明:山西本是严重缺水地区,但山西的水上娱乐项目却建了很多,仅仅距离百多公里范围之内,就有晋祠农场水上乐园、榆次乌金山水上乐园、榆次海盗传奇水世界、祁县千朝浪屿水世界、孝义梦幻海水上乐园、庞泉沟果老峰水上乐园等,(这还不说温泉类项目),这些项目投资动辄几千万、几个亿乃至十几个亿,而游客主要来源于当地或周边,远远的供大于求,而且水上项目一般只适合于夏秋之季,季节一过或赶上天气变化,当地人不会来,省城人来的少,外地人来不了,致使经营困难,处境尴尬;

  相比较旅游发达城市,我们没有旅游咨询服务点,旅游集散中心功能不完善,没有旅游公交线路,景区周边环境脏乱差现象屡治屡犯,旅游商品缺乏创意,对外宣传缺乏精准以及大手笔等。

  3、文化厚重,没有活化: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物华天宝、名人辈出,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随便抓一把泥土都可以攒出文明的汁液来。具有尧舜禹建都之地、地上文物的博物馆、中国面食之乡、中国醋酒之乡、中国煤铁之乡、民歌的海洋等美誉;

  诗人汪国真有一阙词作《念奴娇·山西》:"万年三晋,论谁数、多少裴杨人物。霸业终成,说重耳,胡服骑射赵武。太原公子,文水才人,而后蛟龙舞。解州关帝,赢得不尽歌赋。 遥想子安当年,有滕王阁序,天下独步。恒吕汾黄,更哺育、尧舜荀狄傅。大小神仙,情惶惶拜到、五台佛处。壶口瀑布,激起千帆竞渡。"是对山西概括性的描述;黄河文化、山岳文化、史前文化、佛教文化、根祖文化、红色文化、戏剧文化、锣鼓文化、边塞文化、农耕文化、关公文化、晋商文化、建筑文化、古村落文化、饮食文化以及浩如烟海的民俗文化,不啻为人类世界的瑰宝;

  山西的文化资源光耀华夏,这是山西的独特优势,但是需要把这种文化具象化、活化,变成人们能够感知、认同、接受的旅游资源,这里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首先是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把文化的朴素之“宝”变成资源之“活宝”,而不是沾沾自喜,孤芳自赏,另外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通过各种手段,引进和培育特殊人才,使这种资源“活化”显现出来,使人们能够触摸、回味、感受,在不经意间濡染到这种文化的魅力,将善莫大焉!

  4、多政治思维缺乏经济思维:

  山西旅游目前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国内旅游界人士都有各自的看法,大部分基本一致,但问题的实质在哪里?解决之道在哪里?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笔者认为:政府管理部门对山西旅游出台的许多政策包括指导性意见,大都处于政治考虑而缺乏经济考虑或者说市场考虑,由此而导致效果不明显,效益不突出,供给侧、需求侧、中间商均不满意,导致各自为政,利益纠葛,形不成利益共同体。政治思维不能没有,考虑国家战略和整体协调与此应当不矛盾,但经济思维不能没有,我们所做的一切目的,应当是促进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整体效益的提升,舍此将本末倒置。因此,在做政治考虑的同时,把经济账算好,方是个中三昧。在决策时能够听听经济学家、旅游专家、旅游企业、旅游参与人的意见,以保证项目日后的长久性和生命力。尤其是一些历史、文化类景观、名人故里、纪念地等投资巨大的项目尤其应当考虑清楚,规划的当,以免落入建成后门可罗雀的境地,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应。山西过去缺乏主题公园类大型娱乐性项目,现在已经有华强方特等落地和准备落地的项目,一定要借鉴国内同类型项目的前车之鉴,充分论证其项目的可行性,不惟大,不惟名,要选择那些有文化内涵、独特创意、游客参与度高、适合意向游客的项目。

  5、缺乏旅游大格局思维:

  旅游经济不仅仅限于旅游行业,在全域旅游的国家战略指导下,旅游产业一枝独秀,带动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已然成为了一种客观现实。山西旅游要突破现状,必须站在全省发展的高度和广博度来发力,此所谓“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也!举措需要大手笔来运作,思维需要大格局来统领。主推优质IP创意性出台几个大的利好政策来,做出几样大的动作来,让世人看看山西的魄力和作为;

  综合以上因素,笔者认为:千差万差,差在思维观念上,差在人的因素上。曾经听到过一位浙籍人士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如果把你们山西的文化旅游资源放到浙江来,不定会创作出多么大的效益!这句话不仅让山西文化旅游界人士感到多少有些汗颜和羞涩,更应当是一种鞭策与动因;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们也不差呀,你看旅游收入不是年年在增长吗?我们的宣传推广也不断在做吗?我们的景区建设、旅游投融资也在不断发展中吗?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当然也不应该夜郎自大。有一句格言叫做:势比人强!试问,如果赶上2003年的非典,任你怎么样有本事,能奈其何吗?我们现在的一切利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整体旅游业态的“势好”,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则会贻害大方。浙江东阳横店影视城,2015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518万人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0亿元;而山西的标杆性旅游景区五台山,2015年接待中外游客47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8亿元;五台山的人数是横店的三分之一,收入是其十分之一;

  眼下旅游无疑是最吸引大众眼球的事了,从国家层面、政府层面上讲旅游经济俨然已经被列为支柱性产业,从市场氛围上讲似乎无旅游不经济,也已成为热议,从企业转型发展上讲,时下没有一种产业能像旅游这样受到热捧。旅游+带来的市场前景,如同一个包治百病的良方,正在被世人寄予厚望并屡治不爽。旅游如此火爆,几乎国禸所有的地方都在被这种热潮所影响、所冲击、所裹携。在经济发达的京津冀、江浙沪、广深珠、长株潭等地区,甚至广袤的中原大地,人烟稀少的西北边埵,旅游资源已几尽开发,或正在被投资者、开发者们攻城掠地,昔日的荒山秃岭,不毛之地,只要是有山、有水、有树、有庙,甚至只要圈起一块地来,在开发者眼里似乎都是旅游矿藏,于是乎引经据典,古今搜索,民间网罗其历史典故、名人轶事,还有仅仅是以地名的缘故便臆想出与历史上某位著名人物挂起钩来,以地形的某些特征便创造出骇世惊俗的景点名称,以简单的空间存在仿佛皆可以打造成为游人们趋之若鹜的休闲胜地,以至于群起而上,占地圈地,新时期的圈地运动已愈演愈烈,并且渐入全境。每当一种时尚的东西出来,总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响、跟风和追随,这似乎也是一种现实的规律,山西应当警惕这种趋势或现象。

  再来说说长处:

  山西俗称“中华文明的摇篮”,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留下从人类洪荒时代到文明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种种印记。人文初祖伏羲女娲、黄炎二帝、神农后稷在这里繁衍生息、制定历法、开化教民,随着垣曲世纪曙猿和西侯度人类用火历史推前1千年考古历史的发现,山西之古,赫然于世。春秋百家有荀子,战国七雄赵魏韩,秦汉雄风驱匈奴,隋唐演义起风雷,宋元明清代代传。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成语典故、名人轶事散布民间。红色文化人所共知,红军东征、太行山、黄崖洞、八路军总部、百团大战、上党战役、血战临汾、太原解放,平顺西沟、昔阳大寨、汾阳贾家庄,这里是红色政权成长壮大的地方,这里也是共和国的次子(东北为长子的话),工业旅游资源也得天独厚;

  山西俗称“表里山河”,山川壮美、北国风光,旅游资源可谓丰厚,可以说除了沙漠和海洋其他皆有,从地理地貌学上讲:山有太行、吕梁、太岳、中条等;河有汾、沁、滹、涑等;地有平原、丘陵、盆地、洞穴;地貌特征有喀斯特、丹霞、雅丹、熔岩;其他如边塞长城、烽台雄峙、鹳雀登高、黄河如带;佛教圣地五台、石刻云冈石窟、爱情圣地普救寺、晋商故里乔家大院、明代平遥古城、黄河绝胜壶口瀑布;关公故里、女皇家乡、柳宗元王勃白居易王维王之涣司马光......,人杰辈出,星汉灿烂;

  山西现在的旅游环境、交通状况有了突破性的改变,旅游景区软硬件设施有了加强,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接待外宾和港台游客人数逐年上升,乔家大院、皇城相府等旅游景区对外营销手段新颖突出,太原城市的游客满意度水平达到全国第九位。

  接着说说短板:

  1、 虽然经过这几年的对外宣传,游客口碑,山西在世人的眼中还是总有一种黑色在遮眼。从客观上讲,我们许多旅游景区的外部环境还不是很理想,基本没有专门的旅游公路,运煤的大车来往于各个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存在问题;

  2、 北方的自然条件使然,干旱少雨,整体绿化程度不高,一到冬季基本看不到绿色,旅游旺季就在6-9月间;

  3、 旅游线路除了“五、大、平、乔”成型外,其他线路均比较散,形不成集聚效应。而且旅游景区各自为战,形不成连锁互动、互补;

  4、 缺少创意,跟风现象严重,一个地方搞什么火了,其他地方立即跟风上马,不管适合不适合;

  5、 旅游景区管理运营水平普遍不高,定位不准,缺乏文化提炼,营销手段缺乏新意,缺乏大手笔,渠道老化,演艺缺乏高水平制作(除了《又见平遥》外),让客人住下来和第二次来的理由和欲望不高等,有业内人士曾分析:照此下去,山西将有一批4A、3A景区因经营不善而死去,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

  建议与措施:

  鉴于现状,提出几点战略性的建议或措施:

  一是如何推动山西人游山西,只需运用政府(买单托底)之手,撬动一下市场,采取大幅度的旅游惠民政策,让老百姓走进景区,让景区普遍活跃起来,而不是一味压景区让价或让利。同时适应旅游休闲趋势的发展,市场细分到位,丰富高端游、定制游、研学游、个性游产品,满足大众游需求,多管齐下,活跃市场氛围,变各家都吃不饱为各家都顾客盈门,政府、企业、游众皆相满意;

  二是充分考虑旅游差异性特点,如何吸引外地人走进山西,并且能够住下来,此需要出台大幅度的优惠奖励政策,与周边省区签署合作协议,互为客源地、目的地市场,在一定时间内、以地区为整体开放单位,渐次进行,以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旅游交流,为两地经济社会、旅游消费注入活力,共赢市场。通过专列、包机、包车,举办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等有效形式,让开大路(一段时间内过路费减免),请进外地游客,扩大二次消费渠道,增加二次消费品种,以此带动旅游全产业链共同盈利;

  三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运用精准营销宣传手段,抛弃过去泛泛的、陈旧的外出旅游推介方式(找一个宾馆会议室,请几家当地旅行社、媒体,实践证明花费不小且效果不佳),改为运用精准营销宣传手段,走进意向消费者群体,直接的、现场的、亲民的推介方式和全民代理制方式(不仅限于旅行社)。另外欢迎和邀请国内各媒体界(包括自媒体)人士走进山西,欢迎文化界、艺术界、摄影界、旅游界人士来山西进行文化旅游交流;

  四是充分运用山西的文化旅游资源,大手笔策划、举办几个大型的、具有国际水准,提升山西国内外知名度的文化旅游节庆和论坛,比如:太原国际面食节、五台国际佛乐节、山西国际鼓乐节、壶口国际合唱节、晋城国际围棋节等,注重实际效益,并且常态化,永续利用;

  五是把厚重的文化活化起来,引进高水平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共举,创新思维,打造文创精品,通过演艺、剧目、影视、书籍、雕塑、商品、文学作品等具象方式展现于众,使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山西文化之魅力;

  六是研究如何尽快充发挥国企旅游大集团的旗舰引领、示范作用?不要再让山西人民翘首期盼,要有所作为!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整合作用,组建民营大旅游集团,整合旅游社资源,逐步淘汰、收购、兼并中小微企业,打通渠道,直接对接国内外市场,通过组织国内外、省内外文化旅游交流大型活动,采购优质线路产品,对准旅游大市场目标操作;

  七是引进旅游投资,引进优秀管理人才,提炼文化内涵,夯实提高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水平,大力开发、推进IP旅游创意性产品,重视游客体验度、满意度开发,把景区工作的基准点放在能让游客住下来这一“纲”上;

  八是在主要旅游城市、县区,建立游客旅游咨讯点,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功能,开辟旅游公交线路,以吸引和方便游人。

  九是运用政府之手、法治之手、市场之手把旅游开发乱象制止、消除在萌芽状态,严格土地把关,审查开发者资质,资金来源。发挥旅游警察,巡回法庭作用,为市场营造和谐安全的经商环境,把游客的满意度放在相当高的程度。

  作者:山西文化旅游协作联盟田春生

  2018、5、28

(责编: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