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文旅网 >> 文化旅游  >> 正文

印章上的山西母亲河——黄河

来源: 太原新闻网
篆刻:李泽峰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黄河从偏关县老牛湾进入山西境内,由垣曲县碾盘沟出境,流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19县,全长968.5千米;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2.2%。

  黄河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旧石器时代中期山西临汾的丁村文化,新石器时代早期陕西西安半坡村文化等,都在黄河流域。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它部族,形成“华夏族”。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黄河山西段河道从地理形态上大致可分为四段。第一段从偏关至禹门口,流经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晋陕峡谷,长630千米,水位落差达611米,比降0.84‰,峡谷下段有著名的壶口瀑布。第二段从禹门口至潼关(俗称小北干流),流经汾渭地堑,河谷展宽,河长132.5千米,河道宽浅散乱,冲淤变化剧烈,有揭河底特性。第三段从潼关至三门峡大坝,为三门峡库区,全长116千米。第四段从三门峡大坝至垣曲碾盘沟,流经中条山与崤山即黄河上最后一道峡谷——晋豫峡谷,全长90千米。在山西境内汇入黄河的支流有4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汾河、涑水河等10多条,这些支流绝大部分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泥沙特别是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

  (数据来源:黄河水利委员会山西黄河河务局)

  山西作为黄河流经地,文明久远,表里山河,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在沿黄九省区里独树一帜。若非亲自前往一观,很难想象其内容之丰富、风情之独特。

  黄河入晋第一湾——偏关老牛湾

  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的交界处,山西省的偏关县境内。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作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老牛湾旅游区由三湾一谷组成,分别是包子塔湾、老牛湾、四座塔湾和杨家川小峡谷。

  黄河第一滩——娘娘滩

  “九曲黄河十八弯,传奇莫过娘娘滩;历经沧桑数千年,依然盘踞河中间;将军后人守岛上,牢记圣命代代传;拜得薄后圣母殿,福佑百姓美名传。”娘娘滩,位于山西省河曲县城东北7公里处黄河上。因其为黄河中唯一有人居住的小岛,故享有母亲河上“第一滩”之誉。

  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古镇

  在山西吕梁山中的黄河边上,坐落着一座古镇,叫碛口。这里曾一度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从碛口往下游走,黄河河道中有暗礁和激流,落差巨大,船只不适合通行。在明清至民国年间,碛口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

  万里黄河第一瀑——壶口瀑布

  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山西壶口瀑布。黄河在此由河宽300米收窄为50米,飞流直下,骇浪翻滚,如千军万马奔腾怒吼,声传数十里外,其排山倒海的雄壮之势,素有“不观壶口大瀑布,难识黄河真面目”的盛誉。壶口瀑布有多壮观?去一趟你才能体会,文字只是表达的工具,在无法形容的壶口瀑布面前,任何表述都苍白无力。

  引黄入晋工程龙头工程——万家寨水利枢纽

  万家寨水利枢纽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峡谷河段,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的8个梯级中的第一个工程,也是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的龙头工程。是以供水、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观光等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

  天下黄河第一楼——鹳雀楼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山西省永济市。

  消失的“黄河第一桥”——蒲津桥

  黄河改道,曾经的蒲津桥头和古渡成了陆地,如今被建成了蒲津渡遗址公园。1989年,山西省永济市的考古工作者在蒲州故城城西地下找到了东岸的四尊铁牛及所属文物,确证了蒲津古渡、蒲津桥的地理位置和形态。

(责编: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