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太原文旅网 >> 文化旅游  >> 正文

印章上的山西母亲河——漳河

内容提要:漳河是山西省东南部最大的河流,属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流域位于山西东南部的太行山区,在滹沱河流域以南,沁河流域以北,汾河流域以东。

篆刻:李泽峰

  漳河是山西省东南部最大的河流,属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流域位于山西东南部的太行山区,在滹沱河流域以南,沁河流域以北,汾河流域以东。

  漳河在山西省流域面积15847平方公里,流域内主要包括晋中市的和顺、榆社、左权、昔阳4县的大部分、太谷、平遥的小部分,长治市的城区、郊区、长治县、潞城、屯留、长子、壶关、平顺、黎城、武乡、襄垣、沁县12个县、市(区)。

  漳河发源于山西省,漳河支流众多,上源可分东西两区,东区为石质山区,山高谷深,岩石裸露,坡陡流急,含沙量小,故称清漳河;西区为丘陵和盆地,多为土质区,黄土覆盖较深,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挟带泥沙较多,故称浊漳河。

  清漳河在山西省境内长146km,流域面积4159平方公里。清漳河上游有两大支流,一条是清漳东源,发源于昔阳县西寨乡沾岭山,另一条清漳西源,发源于和顺县西边八赋岭,东西两源在左权县上交漳村汇合后称清漳河。清漳河干流下游经下交漳村入峡谷地段,河道窄而曲折,至九腰会村以下出峡谷,经西安、麻田入黎城县境,至黎城下清泉村流入河北省,在河北省涉县合漳村与浊漳河汇合后称漳河。

  浊漳河在山西省境内长229km,流域面积为11688平方公里。浊漳河上游有北源、西源、南源3大支流,均发源于太行山区。浊漳河主干流的流向为由西向东。浊漳北源又称榆社河,发源于榆社县柳树沟,主要支流有云簇河、蟠洪河、史水河等;浊漳西源发源于沁县漳源乡的漳源庙,主要支流有圪芦河、白玉河、郭河等;浊漳南源发源于长子县西南发鸠山黑虎岭绛河里村,东南流至漳泽水库汇聚由南部长子、长治、壶关等县山区流来的绛河、岚河、陶清河、石子河等河流后转向北流,在襄垣县甘村汇浊漳西源后为浊漳干流,向东流至襄垣县小峧村南与浊漳河北源相汇。

  漳河源头之一的发鸠山,是精卫填海的故事原发地。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本名女娃。《山海经·北山经》传说: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很少人知道,漳河曾经还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禹贡》中所指的衡漳和降水就是漳河。后来黄河南徙,漳河脱离黄河,加入海河水系,为海河中一大支流。历史上其变迁比较复杂,它的变动最南可达到安阳河,最北可达到滏阳河及其前身衡水,长芦或葫芦河所能迁徙之道,其变动顶点是在出山后邺镇(古邺都)之西,即三台口。古代漳河下游有两支。自曹操开凿利漕渠后,又出现了为支援运河的南支,漳河就分为3支。自隋、唐以后,漳水渐趋不稳定。明、清两代,为了支援漕运除南支外,运河下游也有引漳河水的,多则3支,少则1支,这样漳河的变迁就更加频繁和复杂。至清朝康熙以后,漳河全由今馆陶归运河,才形成了今天漳河的面貌。

  (数据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丹)河、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2017—2030年)的通知》)

(责编:吉吉)